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教育科研 > 中心课题 > 正文

课题学期汇报表(2023—2024年学年度第一学期)

作者: 时间:2024-01-09 点击数:

苏州市教育单位承担研究的

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中小学教研课题学期汇报表

20232024年学年度第学期)

课题名称

《幼教中心体制下课程协同统筹与创新开发的实践研究》

课题编号

1****3187

承担单位

太仓市艺禾幼教中心

立项时间

2019.12

丁瑜、周乃璧

联系电话

186****5020

E-mail

1****0077@qq***

课题级别

(打“√”选择)

课题管理类别

(打“√”选择)

课题立项类别

(打“√”选择)

国家级


省级


市级

规划

课题


教研

课题


重点

课题


立项

课题

课题资料变更情况

(如无则不填;如需变更,附交“课题管理信息更改申请表”一式两份)

课题名称

变更为


完成时间

延期至


主持人

变更为


研究成员

增删情况


一、 本学期研究工作进展情况

为形成推进项目建设合力,打破园际间的资源共享屏障,我们在企业微信开辟了一个资源共享平台,在这个平台中存有丰富可共享的中心课程资源包,每位教师都自然成为“资源的建设者和使用者,经过我们持续的研发努力,积累了大量主题课程实施方案,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课程资源体系,进一步推进了幼教中心课程资源库的建、管、用。我们对这些已有成果进行梳理和完善,初步形成“资源”的“主菜单”包括了开创新环境、勾勒新课程、聚焦新发现,滋养新成长四大板块。

 

二、 本学期课题研究主要成果(可另附纸)

1.环境重建:课程空间的表达与创造

课程的协同统筹带来的是环境的重塑与创造。在环境改造与优化的实践研究中,我们通过大量的阅读、学习、讨论,达成了环境创设的共识和原则幼儿园环境既是孩子身体的居所,也是心灵的安放之处。能够满足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的环境才是一个好的环境。中心引领老师们做这样的思考:环境对儿童意味着什么?教师通过创设环境在“创造”什么?环境与幼儿园课程、幼儿园文化之间的关系等等。幼儿园环境的变化,每一次的丰富、完善,甚至修建都应该是“儿童视角”下的产物。体察儿童的需要,和儿童共同讨论,才能创设出适合儿童发展的环境。通过前期的环创实践研究,我们整理出了一些幼儿园环境创设指导意见以及环境创设优秀案例:包括有文化质感的幼儿园公共环境“家”文化空间的班级环境,自然、赋能的户外环境三大板块。比如班级里的主题墙环境创设:孩子们每天学习的计划、过程与反思,都会展现在和儿童身高相等的主题墙上。随着每个月学习与生活的进行,主题墙从空到满,再到空,成为课程实施中非常重要的“帮手”,也是孩子们盘点生活、重温成长瞬间的秘密武器。

2.时间重设:课程实践的调整与深化

课程的“程”是一种规定性,有内容的规定性、顺序的规定性,当然也有时间的规定性。儿童的一日生活本来是完整的,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节律,但他们在幼儿园的生活往往被成人依据成人世界的时间,人为地切割为一个接一个、相等时长的活动安排,不论是游戏还是教学活动,抑或户外活动,都被切割成较为均匀的活动单位。原有的“幼儿一日作息制度”将一日生活细化为16个具体环节,来园、谈话、游戏活动、自主用点、集体教学活动、整理等,教师与幼儿每日需要频繁地在活动与活动之间进行衔接切换,加上班级幼儿人数较多,这种集体同步的转换所需时间更长,教师与幼儿常常处于“赶时间”之中,这造成了有限时间内工作的紧张感和压力感。因此,我们对原有的“幼儿一日作息安排”进行了调整与重构,更趋向于满足幼儿真实的学习与生活需求,尊重并关注每一个个体儿童的表现表达,倡导大时间观,合并同类活动的实施时间,推动幼儿深度学习。这种整合使一日活动安排以板块的形式呈现,将幼儿的一日生活分成了生活、游戏、运动三个类别,每一个板块中,涵盖了多种可能性,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孩子们的具体情况进行张弛有度的选择和把握。经过一段时间验证,新的弹性作息流程带了两个改变:一是教师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,开始根据幼儿的兴趣、需求及课程特点灵活把握各环节安排和时间。二是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,同时获得了社会交往的时间和机会。生活活动独特的教育价值慢慢回归到幼儿一日生活中,并得以被挖掘。

 

三、 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

课程评价内容的窄化和微观化。在现实的幼儿园评价中,我们往往只重视对幼儿的学习结果和幼儿发展状况的测量和评价,并据此剖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。虽然幼儿评价是课程评价内容的主要构成之一,但更重要的是还应将课程目标、内容、活动过程等一并看做评判的对象,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课程。下一个阶段,幼教中心将统筹协同各园,加强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实践研究,寻找切实可行的课程评价工具,开发出科学、规范、可操作的课程评价方案,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,确保课程有效实施。

四、 下学期研究计划

建立过程性诊断与追踪指导机制。针对中心各园课程建设常见问题,提供持续性和追踪性专业指导。组建专业指导团队,切实帮助园所解决课程建设的困难困惑。建立定期回访、追踪指导机制,帮助学校持续改进课程体系,培育了一大批园本课程项目负责人,引导中心园所实现了课程建设体系化和专业化发展。  

 

课题研究单位意见

 

 

负责人签名

单位盖章

   

县市(区)课题管理部门意见

 

 

单位盖章

   

课题立项部门意见

 

 

 

单位盖章

   

 

 

Copyright©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

地址:江苏省太仓市太仓市扬州路58号

联系电话:0512-53583696 邮编:2154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