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理论学习 学习《幼小衔接工作指导手册》。 一是身心准备。如:向往入学,有良好的情绪,喜欢运动等。 二是生活准备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生活自理,参与劳动,增强安全防护能力等。 三是社会准备。会交往合作,诚实守规,有任务意识等。 四是学习准备。好奇好问,有好的学习习惯,学习兴趣浓厚,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等。 二、分组研讨:“幼小衔接”接什么?怎么接? 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讨论结果,进行分享。 龚懿:幼儿园将幼小衔接落实到三年中的每个阶段,而且有各自的侧重点。例如小班阶段注重生活习惯、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,一日生活的各个细节要落实;中班阶段要注重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,发挥孩子的创造能力、探究能力,将自然和生活永远整合在一起,在园区内布置菜地,结合课程规划孩子们的种植活动,到了大班,孩子们开始向往小学生活,在课程中让他们学会交往、合作能力,深度学习。“怎么样让小、中、大有阶段性的推进,如何在课程里渗透幼小衔接,这是我们思考的重点。” 顾晓迪:学习习惯上鼓励孩子独立思考。为孩子提供充分的时间思考、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,接纳不同的想法。学习兴趣上:培养倾听和表达能力。鼓励孩子听不懂时要主动提问,对孩子的提问及时回应,坚持每天和孩子聊做的事情或看过的书,养成按顺序、较完整地讲述方式。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。这点相信我们读者都在做,需要加强的是,常和孩子讨论书中内容,鼓励孩子根据情节、画面对故事结果进行预测或续编。保护前书写兴趣。大班以后,可以有意识地用文字符号,辅助孩子记录,感受文字符号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和意义。比如用图画、符号、文字来为自己的活动区、生活设计标识,记录玩游戏的过程/故事情节/想要的礼物和愿望等。 陆晓绒:我补充一下,我们组认为在学习能力上要做好必要的书写准备。像扣纽扣、系鞋带都是锻炼手部精细动作,促进手眼协调的好方法,在绘画拼图中,认识上下、左右等方位和田字格的结构。如果孩子有自发的书写行为,可以示范正确的写字姿势,学习由上至下,由左至右的运笔技巧,认识并书写自己的名字。多尝试用数学方法。诸如数数、排序、简单的统计和测量,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。引导孩子有计划地做事。在每天开始前,可以介绍当天的活动安排,鼓励他们尝试有计划的安排自己的一天。 三、理论学习 学习《拓展幼儿园课程的空间和可能》 四、分组研讨:“幼小衔接”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有哪些? 丁: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“幼小衔接”可以做哪些?那么,我们可以开发和利用哪些资源来支持“幼小衔接”这项工作呢?我们继续分组进行研讨。 俞炜:我们幼儿园最有优势的资源就是隔壁的小学了,我们经常和小学开展共建活动,比如带孩子去参观小学升旗仪式,参观小学的教室,参观小学的专用室、食堂等。让孩子们对小学生的生活有了非常直观的了解,激发他们想要走进小学的向往。 周乃璧:家长资源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,我们可以挖掘幼儿园中的小学教师家长资源,定期邀请他们入园为我们的孩子、老师做一些讲座和培训。帮助我们教师对小学的教育理念、教学方式有一定的了解,从而更好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。 朱颜玉茹:园内有很多资源也可以直接利用,比如作息时间可以让幼儿自己制定,让幼儿学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,幼儿园的一些安全标识使幼儿建立安全保护意识的重要资源,应该引导他们去认识合理接。对于幼儿整理习惯的养成,可以更多的整理工具和机会。 丁瑜:幼小衔接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,我们每个幼儿园都有自己的幼小衔接课程资源和使用方法,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梳理这些资源,思考如何将这些课程资源进行统筹、使用,提高幼小衔接的成效和质量。 (……)(详细另见) 三、主持人小结 |